首页 > 中心资讯>【小贴士】天津就要出伏啦!这些事你要知道!
今天是今年“三伏天”的最后一天,也就是说,明天就正式出伏啦,长达40天的加长版三伏天终于结束了
出伏意味着什么呢?
出伏就是指伏天结束,气象意义上的秋天快要来临。元代的竹蓑笠翁有诗云:“蚕一二眠催出伏,秧三四叶尚忧风”,是古诗文中对出伏的记载。
此外,出伏一般与处暑节气时间相近。8月23日(周三)将进入处暑节气,更代表着暑气告一段落,天气应会越来越凉爽。
据中国天气网消息,21日至23日(周一至周三),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东部、华北、东北地区等地将先后出现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天气过程。
一场秋雨一场凉,高温已经“余额不足”,感觉凉凉的日子就要来了~
不过,别高兴得太早!气象专家提醒,虽然已经立秋,但立秋节气并不代表进入气象意义上的秋天,只有达到连续五天的日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这个标准,才能够称之为气象意义上的秋天,所以今年还是不能忽略了预防“秋老虎”。
这段时间早晚温差大,白天依然闷热,人易疲倦、乏力,清热解暑要继续,但也要防秋燥。
出伏养生正确姿势,走起!
季节交替,预防疾病不容忽视
专家提示,出伏后,气温波动较大,昼夜温差加大,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怎样预防这些疾病呢?
感冒
夏秋交替,昼夜温差较大,抵抗力较差的人群和小孩极易患感冒。
支招:夏秋之交需注意防寒,注意室内通风,多吃新鲜蔬果,保证足够的睡眠休息。特别注意不能因为贪吃凉就大吃冷饮、洗冷水澡、久吹空调。
腹泻
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坏,是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若有不慎,会出现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甚至引发腹泻。
支招:夏末秋初,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在消暑同时,注意保护脾胃。减少冰镇食物的摄入,以清淡常温食物为主。
呼吸道疾病
秋天气候变化复杂,早晚温差开始增大,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热乍凉的刺激,抵抗力减弱,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病人症状也往往会加重。
支招:及时增减衣服,加强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老年人锻炼要量力而行,可以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活动。
过敏性鼻炎
秋季天气干燥,各种过敏因素容易“招摇过市”,刺激人的鼻黏膜,引发过敏性鼻炎。如果出现连续打十几个、二十几个喷嚏、鼻塞很厉害、流清鼻涕,并可能伴有头疼等症状,那大多是已经中招了。
支招:预防过敏性鼻炎的发生,首先得知道是自己对什么过敏,然后“敬而远之”。在日常生活中,温差较大时要注意添衣服,加强保暖;房间内空气要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平时少与花粉、宠物等接触;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初秋养生注意什么?
秋季天气变凉,很多人开始注意调理身体,那么初秋都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饮食
夏秋交替,不应过分地进补,切忌大鱼大肉。天气干燥,可吃一些清爽润肺的食物;要注意平衡饮食,注意蔬菜和肉类的合理搭配;少吃生冷的瓜果和油腻的食物。
穿衣
入秋后,早晚比较凉,昼夜温差较大,要注意及时增加衣服。气温低于20℃,应“不穿单衣”;气温低于10℃,比较冷,要“穿棉衣”。
起居
夏末秋初,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保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可比夏天增加一小时睡眠。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同时也可以减少“秋困”的出现。
运动
秋季运动可选择快走、登山、打球等。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可以“不累”为宜。运动时间选在早晚,中午室外天气仍炎热,要避免这个时间段外出活动。
护肤
秋意渐起,阳光没有那么强烈,大家往往会忽略防晒。秋季干燥,补水也是不容忽视。秋季护养肌肤要注意合理饮水,经常饮用一些绿茶,能够预防某些皮肤疾病,如青春痘、粉刺等的发生。
同时,入秋后,角质层大量脱落,不及时清洁皮肤也会造成严重干燥、粗糙,所以要注重皮肤的清洁。
秋天饮食适合吃什么?
莲藕
秋季天气干燥,吃些藕,能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同时,莲藕性温,有收缩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补肺养血。
红枣
秋食红枣,是滋阴润燥、益肺补气的清补食品,如能与银耳、百合、山药共同煨食,效果更好。
其特点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不论男女老幼、有病无病、体健体弱,都适合食用。
梨
秋季空气干燥,水分较少,若能每天坚持食用一定量的梨,能缓解秋燥,生津润肺。
苦瓜
苦瓜有清热祛心火,解毒,明目,补气益精的作用。
秋天真的要来了,天津的小伙伴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更多育儿知识,关注NYC纽约国际早教中心页面
< 上一篇:【小贴士】宝宝长痱子怎么办
> 下一篇:【小贴士】每一个孩子的模样,就是原生家庭的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