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数的这个方法,其实我们在生活当中也会看到。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不愿意放手一个玩具或者离开某个地方,也会经常和孩子数数,但经常会失败。比如说,昨天晚上奶奶给豆豆龙洗澡就是一场“恶战”。基于之前给孩子洗澡的经验,洗澡前,奶奶会让豆豆龙选择两个塑料动物玩具和他一起在澡盆里洗澡。于是,到了洗澡快结束的时候,我听到了奶奶柔和地说“豆豆龙,你现在还有两分钟洗完澡”。过了一会,奶奶温柔的声音再次响起:“豆豆龙,还有一分钟”。又过了一会,“豆豆龙,还有5秒,5、4、3、2、1,好了,起来。”接着就是孩子的一阵叫喊。“奶奶说了,时间到了”,奶奶的音量提高了。“啊!!!”豆豆龙的声音再次传来。“奶奶叫你起来了”,奶奶的声音柔开始从温柔慢慢转换为命令,接着,可以想象的就是奶奶和孩子的一阵“搏斗”。最后,孩子胜利了,豆豆龙继续在澡盆里玩水。孩子洗之前不愿意洗,一旦开始洗又不愿意起来。类似的生活场景,我想在2岁多孩子的家庭应该比比皆是,稍微不留神,我们就会陷入到和孩子的权力之争之中。透过这件事,我不禁开始思考。奶奶来到我们家已经快三个星期了,受到我们影响,她也会采用数数这样的方式和孩子沟通。但是,任何和孩子沟通的技巧不是为了让孩子听我们的话,更不要想着用了这样的方式,孩子就会按照我们的希望去进行。
一般来说,孩子玩水可以玩很久,水就像是孩子百玩不腻的朋友,可以带给他们平静、舒服的感觉。从洗澡这件事来说,奶奶的角度是:你洗了这么久,水是会冷掉,你会感冒的。那么从孩子的角度呢?他知道有这样的逻辑性吗?他完全沉浸于水带给他的快乐中,其他的道理是完全不会去理会的。这就像我们成年人追剧,一旦追起来可以通宵达旦地熬夜。熬夜不好我们都知道,但追剧的快乐又可以把熬夜的危害给忽略掉。这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为什么同样的方法,有的人用就有用,有的人用就没有用呢?我先来说说关于数数这个方法的由来。在豆豆龙出生后,我就会有意识的去培养他的延迟满足。比如当他开始用哭闹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我就会有意识地说”哦,豆豆龙你哭了是吗?妈妈正在给你拿玩具,请等妈妈十秒钟吧。10、9、……3、2、1。“最开始的时候,孩子是哭的,但是慢慢的他会发现:每次妈妈都会数十秒就会出现了。当他随着我的数数开始平静以后,我就会给他肯定的鼓励:谢谢你的耐心等待。用心理学的方式就是,给孩子行为的正强化,让他可以继续保持这样的行为。当孩子发现你讲的东西和呈现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他就会知道你的数数是有用的。
当孩子在一岁以后,每次他和小朋友一起玩,他想要玩对方的玩具(别人家的玩具总是最吸引人的),我们也会刻意地去教他交换的方式,并且也会教用数数的概念去教他。比如玩了十秒我们就给对方的小朋友。当然,这个过程我们也会有意识地去教他“你的”、“我的”这样的概念,为什么要去教孩子这个概念呢?我在以后的专栏里面会跟大家一起来分享。
为什么奶奶采用了数数的方式,最后是以孩子的胜利结束了呢?这就要回归到2岁孩子的心理需求。规则的制定是从家长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你有考虑过吗?面对一个快两岁的孩子,和他一起去制定规则,比家长的发号施令来说更加有效。只要不是涉及到一些原则性的问题,比如吃糖、玩刀等危险性的事情,都可以让他参与进来,去制定一起遵守的规则。因此,奶奶的方法可以这样调整:在洗澡之前就和他说好:“今天我们只有10分钟的时间来洗澡,因为水会变凉,奶奶会担心你着凉,所以今天我们洗10分钟,可以吗?”在和孩子达成一致之后,再给孩子洗澡。还有两分钟的时候,就告诉孩子时间,这可以让孩子对于时间这个概念有更好的理解。还有一分钟的时候告诉他只有一分钟了。最后还剩十秒钟的时候就看着他说“我们现在还剩十秒钟”,然后轻轻地和他一起来数,“10、9、……3、2、1。“
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孩子可能会出现一点小哭闹,但你还是可以和孩子一起向洗澡水说拜拜。只要能够坚持用温柔而坚定的态度和他这样进行几次,你会发现,你的孩子比你想象的更能够懂得时间到了这个概念。
这是一种教会孩子等待和理解时间概念的方式,但使用的频率不要太多,否则我们会把它当成是一种工具。我们只有清楚地知道:采用这种方式的目的不是为了阻止孩子的某些行为,才不会常常陷入到与孩子的争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