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资讯>“中国式礼貌” ‖ 大人在笑,孩子在哭

“中国式礼貌” ‖ 大人在笑,孩子在哭

文章标签:中国式礼貌,大人在笑,孩子在哭
2019年02月15日 4630


懂礼貌固然是好事,但有些礼貌,却会伤害孩子的身心......


中华民族素来是礼仪之邦,“孔融让梨”、“千里送鹅毛”的故事从古至今广为流传。我们每个人从懂事起,都会从父母长辈那里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


礼貌是对人的一种尊重,更是自我修养的体现。


过年本是孩子们最期待的节日,但不知不觉间,却演变成了孩子的一场“面试”——认亲戚、show才艺、明明不乐意也要谦让客气……


家长要求孩子在亲友面前表现出来的「客气有礼」,虽然攒足了「面子」,但有可能会「伤」了孩子。


「中国式礼貌」您中招了吗?


01、强迫问好


“跟阿姨打招呼了吗/快说‘你好’呀!”


“哎,这孩子,真没礼貌!”


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我建构


伤害指数:★★★★★


向认识的人打招呼,是基本的礼仪,见到亲友,家长总是第一时间提醒孩子打招呼。


中国式礼貌大人在笑孩子在哭


但问题是,你所熟识的亲友,对孩子来说,可能只是见得不多,或压根没见过的「陌生人」。如果孩子不说话或表现出不乐意,也不该指责他「没礼貌」。


纯真无邪的孩子们可不会因为被告知“这是叔叔”“喊爷爷”,就自发地与谁亲近。相反,越是强迫他和他眼里的「陌生人」亲近,他们就会越不安、越抗拒。


改进方法:


尝试“手把手”教宝宝打招呼,从他熟悉的人开始,然后再进一步介绍人物关系。


大人做好榜样。如果爸妈总能热情地与别人打招呼,那么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养成“见面问好”的好习惯。


通过游戏培养孩子主动打招呼的意愿,比如“我们给别人打招呼,大家都会很开心哦,比赛看看谁打招呼更厉害好不好?”


给孩子多看些习惯养成的绘本。绘本里可爱的动物或卡通人物会让孩子很有亲切感,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会愿意跟着学习。


有些孩子不喜欢很多人的场合,预热可以让孩子先有个心理准备,到场后就会表现得好很多。


02、强迫表演


“来,快给大家唱首歌吧。”


“怎么这么大了还害羞啊?没出息!”


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中国式礼貌大人在笑孩子在哭


伤害指数:★★★★☆


家庭聚会或者春节走亲戚的时候,唱歌、跳舞、背唐诗、认字、背单词~总之,孩子学了什么,过年都有可能被大人要求「表演」。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希望创造一些当众表演的机会,借此培养宝宝的自信和胆量。但如果孩子表现的不好,或表现出扭捏、犹豫的姿态时,家长们就会感觉丢了面子,并给孩子摆脸色说:“这孩子越大越没出息了!”最终导致孩子不开心,饭也吃不好。


在指责孩子之前,我们不妨想想,大人失望、遗憾、甚至生气,到底是宝宝没能大方、勇敢表现,还是自己面子上挂不住呢?


改进方法:


殊不知孩子虽小但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应是大人们茶余饭后的娱乐工具,更不是长辈们给自己脸上贴金的法宝。


尊重孩子,给宝宝说“不”的权利,比如“我觉得宝宝表演是完全没问题的,但如果你不想,我们就不表演。”


如果宝宝实在不愿意,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没关系,那我们下次准备得再好一点再表演!”


强迫孩子表演,只会让孩子感到害怕和惶恐,严重的甚至留下心理阴影。


03、强行谦虚


“你们家姑娘跳舞真不错。”


“哪里哪里,她唱歌就唱不好,笨得很。”


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伤害指数:★★★★☆


很多家长听到夸奖时,习惯性谦虚着回复「哪里哪里」,其实心里早已乐得不能自已。


其实,坦然接受别人的赞赏,并不是一种无礼的表现。但如果每每有人夸赞孩子,你都第一时间「否认」,甚至常拿「别人家的孩子」来“碾压”自己的孩子,“你看XX多听话,多有礼貌”,“XX的女儿只比你大几个月,看她识的字比你多多了”,只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如果经常这样“拒绝”别人对孩子的夸奖,对孩子而言,很多时候是一味毒药,他很可能会认为真的是自己能力不行,自己努力了还是做不好。这样一来,很可能会出现自卑情绪,并且懒于付出努力。


再者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有时候谦虚过了头,对方心里也免不了有点不舒服


中国式礼貌大人在笑孩子在哭


改进方法:


与其“强行谦虚”,不如坦然接受,真诚感激,既给孩子正向的激励,也用行动告诉他受到夸奖的正确应对方式。


只要能教给孩子正确归因的方式,爸妈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孩子会骄傲。对孩子客观的肯定和鼓励,会让他更好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轨迹,少比较,多鼓励,关注他自身的发展。


总之,面对别人对孩子的夸奖,也许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笑纳别人的夸奖,同时鼓励孩子做得更好。


04、强迫谦让


“抢什么抢?把玩具送给弟弟怎么啦?你可是哥哥!”


“你还小,还不会玩,送给姐姐有什么关系?”



伤害孩子的物权观和自我认同感


伤害指数:★★★★☆


我们常说“主权不容侵犯”,但为什么宝宝的“主权”总得不到尊重呢?孩子们发生争抢,寄希望于家长的时候,家长们往往一句话就打消了孩子的期望,有时候顺手还会给孩子贴上「没礼貌」、「不懂谦让」的标签。


大的让小的,大的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我们一代一代都是这种文化中成长起来。


但是,希望6岁前的小孩子就严格遵守这个传统,去背负这么沉重的道德包袱,未免太苛刻。


谦让的传统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在孩子争吵时,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借用这种传统礼貌规则来“批评大的,保护小的”。结果往往是大孩子认为父母偏心或者嫌弃他,而渐渐变得叛逆或者不自信,而小孩子却恃宠若娇,变得越来越任性。


★ 改进方法:


▶ 家长最好做个中立的旁观者,做到不偏袒不护小。


▶ “爱”分享不如“善”分享,对不合理或违背孩子意愿的要求,要给孩子敢于说“不”的权利;


▶ 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物权意识越强,对自己的东西会越具有安全感,孩子明白了分享并不会改变东西的归属,自然更愿意分享。


▶ 别让孩子「被强迫谦让」,也别让孩子「强迫他人谦让」。


如果是他自己的玩具:


可以跟他说:“嗯,自己的玩具自己有支配权,不过,你如果和弟弟妹妹一起玩的话,大家可能都会玩的更开心。”


如果他还是坚持,也无需勉强,另外找一件其他的玩具给小一点的孩子玩,并且简单地告诉他:“这是哥哥的玩具,这个是你的玩具。”


如果是公共的游乐设施:


你就可以这么和孩子们说:“这个滑梯是我们大家的,每个人都可以玩,要不,我们排队轮流玩吧?”


礼貌本是好事,但为什么这些「中国式礼貌」会让孩子如此不适呢?


主要的原因是「强」——勉强,强行,强迫。勉强而为,孩子必然是抵触的,自尊也容易受挫,最重要的是,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安全感也很容易被消磨、动摇。


请对「中国式礼貌」Say NO


想让孩子懂礼貌


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不要强迫孩子做一个崇高的“大圣人”


毕竟伤不在自己身上


永远不知道孩子有多痛


每个孩子都拥有选择的权利


这无关年龄


谦让是中华传统美德


你可以告诉孩子


你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


但请将选择权交给孩子


更多精彩,关注NYC绍兴早教中心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