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资讯>【NYC育儿分享】父母“讨好”孩子是不对的
习惯的养成是在幼年,在孩子智慧开启之前,父母必须拥有某种程度的权威才能教好孩子的习惯;当孩子可以讲道理了,父母更要让他明白做某件事会有的后果,并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父母“讨好”孩子是不对的
美国宾州大学家庭医学科医生,宾州大学心理学博士的萨克斯(Leonard Sax),最近写了一本书叫《Collapse of Parenting》。他认为美国现在在科学、创意等各方面都显著退步的原因之一是美国教养的文化改变了。
以前的父母讲话孩子要听,现在父母放弃了他们教养孩子的责任和权力,改为做孩子的朋友和情人,孩子变得不尊敬父母,敢跟父母顶嘴互呛。他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没有纪律的孩子无法学习,也无法跟别人竞争。
年纪愈小,愈需要规则
他说,对幼儿,父母不可以用商量的口气跟孩子讨价还价,而是要很明确的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妈妈带了她发烧的6岁女儿来他的诊所看诊。他在检查了孩子的耳朵,确定没有中耳炎后,便跟孩子说:「现在我要看一下你的喉咙。」就在他要拿压舌板来看时,这个妈妈跟女儿说:「亲爱的,医生要看一下你的喉咙,你说好不好呢?如果你让他看,等一下我带你去吃冰淇淋。」
结果这个本来看耳朵都无事的小女孩,一听,就立刻放声大哭,说她不要给医生看喉咙。他说本来只要2秒便可解决的问题,被这母亲一搅局,他花了好几分钟才安抚下孩子,而且这个母亲把看病变成了贿赂,令他很不满。
他观察到现在父母不敢跟孩子说命令句,什么都要商量,早上起床要问孩子:今天要穿红色的,还是蓝色的衣服?早餐要喝牛奶还是果汁?要吃煎饼还是吐司?他认为太多选择对幼儿并不利,在孩子智慧开启之前,父母必须拥有某种程度的权威才能教好孩子的习惯,而且人都是好逸恶劳,学好不容易,学坏很快,所以好习惯必须在父母的坚持下,慢慢养成。
正确引导孩子才能养成好习惯
有父母认为用命令句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萨克斯医生找了很多资料来证明这是迷思,美国创造力最强的时候是1945~1970年代,那时,美国在学术上、商业上、制造业上、通讯运输各方面都领先全世界,而那时候年轻人成长的年代正是父母有绝对权威的年代,成功的条件不是聪明而是毅力,这些品格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出来。
他认为,父母说不应该让孩子选有太多选择,而应该告诉孩子必须要做的事。例如,很多小孩子都不爱吃蔬菜,不爱吃饭,父母应该直接对孩子说:「蔬菜食物对你好,你应该要吃。」孩子必须要吃父母准备的晚餐,若不吃,不可以妥协,不妨直接送孩子上床去睡,等他饿了,就什么都好吃了(美国父母对不听话的孩子,最常用的方式便是不给晚饭,直接上床睡觉)。
讨好孩子,无法养成学习力和创造力
萨克斯医生认为,孩子的创造力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而是孩子的知识愈广、学习态度愈好的,愈会有创造力。当孩子说「别人都可以,为什么我不可以」时,请父母说「因为你是我的孩子,你要听我的,如果你想做别人的孩子,请去问他们愿不愿意做你的父母」。
他认为等到可以和孩子讲道理了,请父母坐下来,跟孩子明白地讲做一件事会有的后果,并让孩子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
萨克斯医生的观点,在当前有如暮鼓晨钟。习惯的养成是在幼年,孩子行为的好坏,在于父母的管教。不让孩子变成难以管教的“熊孩子”,父母必须有一定的权威,参与孩子的生活,父母身体力行,引导孩子,陪伴孩子一起长大。
(以上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想了解更多,请关注NYC纽约国际宁波江北早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