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资讯>NYC湖州梅地亚早教中心:家长注意:在孩子面前,请不要说反话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喜欢用调侃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感受,很多情况下都会讲反话。当然,这是一种表达方式,本身没什么错,但是对于年幼的孩子们来说,他们不会判断话语背后的深层含义,他们只能理解字面意思。所以,在孩子面前,请不要说反话。
家长在孩子调皮的时候会生气地说:“看你干的好事”。反话是一种特殊环境下的语言形式,但是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你说的“好事”与你生气的脸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孩子感到纳闷:妈妈这是在夸我呢,还是在生气呢?
例子1:阻碍亲子沟通
岁的凌凌是个小哭包,一件小事都会让她哭个不停。有时候妈妈哄得心烦,最后大爆发:“哭吧哭吧,哭个够!”凌凌也就哭得更是上气不接下气了。
家长的一气之下说出任性的话也是在所难免的,尽管父母事后也会心疼凌凌哭得可怜继而安慰,但是你不适当的发泄你的情绪,甚至用反话来刺激孩子,只会让孩子越闹越凶。年幼的孩子难以区分“正话”“反话”,因而容易错误地认为父母这样的方式是对他人的一种安慰,孩子若真的套用了你的说法,很容易让他人误认为孩子缺乏同情心,不讲礼貌,这样对孩子的人际交往没有好处哦!
而且孩子哭闹本来就是想要获得父母的温柔的安慰和关注,但却得到的是父母的冷嘲热讽,这对亲子之间的沟通也是一种阻碍。家长本应选择一种更温和的方式,你可以抱抱他让他冷静下来,然后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孩子逐渐学会找到更适当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消极情绪。
例子2:爱的反话会伤害孩子
2岁多的小明活泼好动,神经大条的他经常闹出一些“小事端”,非要帮妈妈端碗筷,但是粗心的他却摔破了碗;想帮爸爸擦窗子,却又碰倒水桶搞到家里淹水。爸爸无奈一句玩笑:“你这小笨笨,真是越帮越忙啊!”本应是一句充满爱意的小玩笑,却被小明解读成为爸爸讨厌他碍手碍脚。他哇的一声大哭“我是个大笨蛋,爸爸不喜欢我了”。
孩子有时做出一些“犯傻”的事出来,在家长看来那是一种可爱的犯错行为。一些家长甚至习惯用“小傻瓜”“小笨蛋”来称呼自己的小孩。本应是充满爱意的昵称,却不能被孩子理解。年幼的孩子往往是以大人的观点去评价自己,当爸妈用“笨笨”这些反话时,孩子却认为较真认为自己很傻很天真,父母是在嫌弃责怪自己。孩子读不懂你的反话,反而无意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自信心了。
为什么不能说反语?
2-4岁的宝宝,正处于语言和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词汇量突飞猛进,但是对语意及寓意的理解却仍处于发展中,所以经常会词不达意。而且孩子对于大人说话的内容的理解是“一是一,二是二”式的简单直白,还不能理解家长的“一语双关”或者语言背后的深意。如果家长经常说反话,孩子就会很困惑,而家长与话语完全不同的表情也会让孩子无法猜测到家长的真实意思,不利于孩子理解能力的发展。
建议:家长要用正面语言引导
反话,是一种特殊的环境下的语言形式,对于低龄孩子不能理解反话,因此要用正面鼓励的方法,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而不适合用否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因而家长要用一些积极的正面语言甚至辅以肢体语言,让孩子明了家长要表达的意思。比如宝宝辛辛苦苦搭的积木倒塌了,妈妈可以说:“天啊,你搭得很轻松呀,可是大楼怎么累得趴下了呢?”宝宝没准会发出会心一笑,学习家长用笑来应对负面情绪困扰。
家长的榜样作用和积极的正面引导对孩子语言、逻辑的学习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如果你想要孩子怎样做,你就先做给孩子看,孩子对一些语言指令往往不会有直接反应,家长可以辅以身体语言,如手势,动作,让孩子明白家长说的是什么意思。如果孩子的理解能力较差,你可以主动给孩子思考的时间,鼓励他主动提问,通过问答式的对话,能够很好地加深孩子的理解能力。
更多育儿知识,关注NYC纽约国际湖州梅地亚早教中心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