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发热相关
1、如何做到发热时有效物理降温?
人体散热途径,也就是退热途径有四条:
1.经皮肤蒸发水分散热是最主要途径,占90%以上。所以发热时不要给孩子穿得太多,应该少穿盖衣物。
2.经呼吸散热。发热时呼吸会增快加深。
3.经排尿过程散热。多喝水多排尿。
4.经排便过程。
所以,遇到孩子发热要从这四方面帮助孩子进行物理退热。
2、为何我们推荐38.5℃时就应服
因为体温达到38.5℃时并不意味着是最高温度,很多时候体温还会继续上升。因药物吸收需要一定时间,而这段时间内体温还可能继续上升。当体温达到38.5℃时服用退热药后至少需数分钟或更长时间才会起效。退热药物起效时正好温度是39℃左右。否则,过高温度有可能导致高热惊厥。服用退热药后,体温降至38℃以下即可,因为低热可以刺激免疫系统成熟。常用退热药服用适宜剂量是很安全的。
3、服用退热药的三种途径
1.传统的口服途径,是经常推荐的途径;
4、不要被退热药的药名弄糊涂
退热药不是以商品名区分的,而应该注意其成分。退热应该选择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也称“扑热息痛”,它和“布洛芬”都是药物成分名;而“泰诺林”和“百服宁”是“对乙酰氨基酚”的商品名,“美林”是“布洛芬”的商品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可交替使用,控制高热。但家长注意不要被商品名弄糊涂。
“对乙酰氨基酚”,比如泰诺林的有效退热时间为3~4小时;“布洛芬”,比如美林的有效退热时间为6~8小时。当孩子高热时,可使用两种退热药物交替,以减少药物副作用。服泰诺林后3~4小时,若体温再度超过38.5℃,可服美林;若6~8小时后再度升高可服泰诺林,如此交替服用。
含有这两种成分的退热药物有各种剂型,覆盖从新生儿至成人。家长选择药物时,一定要注意剂型。就儿童来说,就有幼儿型和儿童型之分。每种剂型药物浓度不同,使用剂量也不同。孩子发热时,最好交替使用两种不同成分的药物,以避免同一药物使用过多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要注意使用足够的药物剂量,切忌给12岁以下儿童使用含阿司匹林的退热剂。
5、选退热药,成分不同,用量也不同
2.经肛门直肠使用栓剂。对于呕吐或对口服药物极力拒抗的婴幼儿可以使用;
3.肌肉或静脉注射,是目前不推荐的途径。
如果未咨询医生,一定不要同时服用其他含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感冒药。对乙酰氨基酚的日常最大量为每4小时一次,每次15mg/kg。(对应于泰诺林小儿滴剂为100mg/ml,儿童混悬液为160mg/5ml~32mg/ml。)如果孩子体重超过44千克,可参考成人剂量1000mg/每剂,或4000mg/日,连续服用不要超过7天。
如果未咨询医生,也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布洛芬的复方感冒药。布洛芬的日常最大量为每6小时一次,每次10mg/kg。(对应于美林小儿滴剂为50mg/1.25ml~40mg/ml,儿童混悬液为100mg/5ml~20mg/ml。)孩子体重超过44千克,可参考成人剂量600mg/每剂,或2400mg/日,连续服用不要超过7天。
6、退热药,这么用效果好
给孩子退热时,最好两种药物交替使用;要想达到理想效果,还要保证孩子摄入充分的液体,以达到散热、退热的效果。
1.最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成分的药物,比如美林和泰诺林。
7、高热惊厥的预防和处理
发热是人体对待感染等疾病的保护性症状,不是一种疾病。所以,发热时医生会通过检查确定原因。引起发热的常见原因是病毒,表现为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如上感、轮状病毒性肠炎等。由病毒所致的感染通常致病期限在5~7天。
高热时,最主要的治疗是有效控制体温低于38.5℃。包括物理和药物降温。不要因高热,就考虑用抗生素,抗生素不是退热剂。家庭内物理降温包括多饮水和液体食物、温湿敷或温水澡等;药物降温包括合理剂量和间隔时间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热药物。
高热惊厥是因体内温度急剧增高,造成大脑出现异常放电活动,出现突发的全身抽搐。发热是人对抗病原菌的生理抵抗过程,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发热时,病原菌可刺激大脑内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致体内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体温超过38.5℃,需用退热药物。发热不是疾病的原因,常为感染性疾病的表现。若出现中耳炎,可出现高热,即使控制了体温,而没控制中耳炎,就有可能导致听力损伤。所以,发热时,不要仅纠结于退热,还应寻找发热的原因。同时将体温控制于38.5℃以下,避免高热惊厥。
对于有高热惊厥病史的儿童,应该接受神经科医生的检查,并结合脑电图、脑CT等,判断“高热”惊厥,是单纯高热所致,还是高热为其诱因。有些孩子本身有癫痫,发热很可能是癫痫的诱因。所以,高热时出现惊厥,并不一定就是单纯高热惊厥。
8、出现什么情况要带孩子去医院
不满3个月的婴儿体温超过38℃时要立即去医院就诊。3个月以上的孩子体温超过40℃,还伴有拒绝喝水;即使喝水较多,仍表现出非常不舒服的样子;排尿很少,而且口腔干燥,哭时眼泪少;诉说头痛、耳朵痛或颈痛等;持续腹泻和/或呕吐;发热已超过72小时,出现如上症状时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出现以下这些迹象,一定要马上带孩子去看急诊:
如果发热时孩子玩耍自如,吃喝正常,交流如前,皮肤红润,都说明孩子的病情并不严重,家长可以在家观察孩子。
2.给孩子退热时,最好两种药物交替使用。这样可以减少每种药物24小时内使用的次数,还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这两种药物成分不同,对婴幼儿的副作用也不同。
3.原则上,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后4小时可选择布洛芬;使用布洛芬后6小时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如果退热效果不理想,前期使用药物剂量不足的可以将剂量补足,也可以选择另外一种退热药物。如果孩子出现高热惊厥,两种药物可以同时选用,而且每种药物剂量依然照旧。
4.服用一种药物如果出现呕吐,应该选择另外一种药物。
5.如果孩子不能耐受口服药物,可选择直肠内使用的栓剂。
6.即使药物选择正确,剂量也适当,但要想达到理想效果,还要让孩子摄入足够的液体,这样才能保证机体通过散热达到退热的效果。
7.退热剂只是针对退热而言。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很多,要咨询医生,选择适宜的对因治疗。
◆ 无休止地哭闹已达几小时;
◆ 极度兴奋;
◆ 极度无力,甚至拒绝活动,包括爬行、走路等等;
◆ 出现皮疹或紫色的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或淤斑;
◆ 嘴唇、舌头或指甲床发紫;
◆ 位于小婴儿头顶部的前囟向外隆起;
◆ 颈部发硬;
◆ 剧烈头痛;
◆ 下肢运动障碍,比如瘸腿、运动时疼痛等;
◆ 明显呼吸困难;
◆ 惊厥。
< 上一篇:立秋后,空调用法大不同!用错了孩子将来一身病!
> 下一篇:自家宝宝被人咬?!我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