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表达
孩子生来就有表达基本情绪的能力吗?
虽然孩子很早就表现出一些情绪信号,但是他早期情感生活只有两种最基本的状态,那就是趋向愉快的刺激和回避不愉快的刺激。
也就是说,如果父母能够敏感的与孩子进行交流,选择性地对孩子的各种情绪表达做出反馈,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与成人相似的情绪表达方式。
成长到6个月时,孩子的的面孔、声音和姿势就能够很好的传递信号了,他会随着环境事件的不同而变化。
如果是天性外向的孩子,在这个阶段就会用一副高兴的面孔和轻松的姿势,对妈妈游戏性的互动做出反应,似乎在说“这可太好玩了!”
这个时候如果母亲出现反应迟钝,那么孩子就会表现出伤心的面孔和无精打采的姿势,或张开双手表现出请求拥抱或者安慰的状态。
从这个阶段开始,爸爸妈妈就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表情,而对他的世界产生更多的了解。
高兴
高兴,在最初孩子通过快乐的微笑表达,后来变成放声大笑,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方面的发展被不断的促进着。
当孩子学会新技能时,他们会微笑或大笑,用身体动作或认知控制来表现他们的快乐。这种微笑会激发妈妈更多的爱,提供更加丰富的刺激,孩子也因此而更多地笑。
高兴情绪使父母和孩子建立起一种温暖、支持的关系,促进了孩子技能的发展。
大笑在约3-4个月时出现,它反映了比微笑更快的信息加工过程。像微笑一样,最初的大笑主要针对外界的活跃刺激,比如妈妈开玩笑地说,“我要抓住你!”或者妈妈亲孩子的脸颊时,孩子会明显表现出大笑的表情。
随着孩子对周围世界有更多的了解,他们会对那些让人吃惊的事情大笑,例如能够随意变形的橡皮泥或者能够折出小桃心的纸。
6个月左右,孩子与熟人交往时,会经常微笑和大笑,这大大增强了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
像成人一样,10~12个月的孩子会根据环境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微笑。在回应父母的问候时,他们会露出明显的“脸颊向上”式的微笑;相反,他们会对一个友善的陌生人表现出淡淡的笑;在玩刺激性的游戏时会“张嘴”笑。
愤怒
孩子对各种不愉快体验,都会产生一些痛苦的表情,比如感到饥饿,在生病的治疗中产生疼痛,过冷或者过热等等。
从6个月到2岁,孩子生气的表情出现的频率和强度会逐渐增加。
较大的孩子会在许多情境中表现出愤怒,例如,把他喜欢的东西拿走,拉住他的手不让他走,爸爸妈妈短暂的离开,强制他们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等。
愤怒之所以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多,是因为愤怒和悲伤是由认知和动作的发展引起的;当孩子能够表现出有意行为的时候,他们也希望能控制自己的行动。
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来说,爸爸妈妈能够更好地识别孩子的愤怒和悲伤,并且做出相应的反应;作为父母肯定都希望孩子能够保持快乐的状态,愤怒会让绝大多数的父母感到的头疼,其实愤怒的产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那就是适应。
在很小的时候,孩子遇到问题只能哭,而哭的含义非常非常多,家长有时候很难去进行判断;但是一旦愤怒的情绪出现,就能够让父母更容易感知到孩子的需求,也能够更好的帮助孩子更好的表达和适应这个世界;与此同时,它还能够减轻分离焦虑期孩子的不适感。
恐惧
和愤怒一样,恐惧在7个月以后也开始出现。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多数恐惧的表情是由不熟悉的环境和人引起的,这种反应称做陌生人焦虑,就像许多孩子在学步时,面对周围的陌生人都显得格外谨慎。
恐惧主要取决于取决于三种因素,分别是孩子本身的气质,过去与陌生人在一起的经验以及当前的情境。
气质是我们没办法决定的,它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一种个人专属的特性,有的孩子生性心大,哪怕是环境相对陌生或者接触的人并不熟悉,也不会出现太大的反应,总是显得非常淡定;但是有的孩子生性怯懦胆小,环境和人轻微的改变,就会让他感觉到强烈的不适,从而产生恐惧的情绪。
过去的经验则是决定性的因素,如果在之前的经验中,孩子在陌生环境或与陌生人接触时,父母总是陪在自己身边的,或者自己总是处于一种安全而愉悦的状态,那么当再有相同的场景出现时,他的恐惧感就会被大大的削弱。
至于当前的情景,如果孩子四处玩耍时大人静坐不动,或者父母在他身边坐着,他就会表现出积极且好奇的行为;而如果是陌生人想与他产生互动,是拿出一个好玩的玩具,玩一个熟悉的游戏,慢慢的靠近他,也能够减少孩子的恐惧情绪。
跨文化研究揭示,养育孩子的方式能够改变他的陌生人焦虑。在刚果的部落里,母亲的死亡率很高,孩子要存活只能靠集体养育,也就是从一出生就从一个成人转移到另一个成人那里,因此他们的孩子很少表现出陌生人焦虑。
以色列集体农场的居民生活在分隔的社区里,容易遭受恐怖袭击,这导致了对陌生人的普遍警惕,如果让孩子眼看着成人是怎样对情境做出情绪反应时,集体农场的孩子就会比别人表现出更多的陌生人焦虑。
身为父母,我们可以通过创建一个相对平和的环境,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安全感,更加幸福的成长;也可以选择一个环境温馨,教具高端,老师专业的早教机构,陪孩子一起成长起来,成为一个幸福温暖的人。
(内容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