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早期的成长中,他最害怕的是什么,作为父母的你知道吗?
有的人觉得孩子害怕自己的玩具丢了或者被别的小朋友抢走了,有的人觉得孩子害怕受伤或者生病去医院看医生,有的人觉得孩子害怕爸爸妈妈不给他好吃的零食,总让他吃一些“健康难吃”的食物。
不可否认,这些事情会带给孩子短暂的恐惧;但是真正让孩子害怕,甚至产生长远的心里阴影的事情,往往是爸爸妈妈对他们的态度。
~孩子最怕的,是你生气了~
有一天在逛微博的时候,Pongo看到了一个非常让人心疼的小故事。
有一个小男孩,小时候爸爸妈妈吵架,吵得特别厉害,爸爸气的在客厅里面摔东西,他在一旁吓得大哭不止,到了第二天,尽管爸爸妈妈不吵架了,但是他们依旧还是在冷战的状态。
他感到很害怕,躲在自己的小屋里面不敢出来,也不敢跟爸爸妈妈说话,生怕自己再惹恼了他们;妈妈看到他一言不发,心里觉得很是愧疚,于是主动提出带他去游乐园玩耍。
游乐园里面到处都是人,小男孩排队去坐旋转木马,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坐旋转木马,旁边的小朋友激动得哈哈大笑,但是他一回头看到妈妈发呆的样子和失落的表情,瞬间就没有继续玩下去的好心情了。
那天刚好是周末,游乐园里满是彩色的泡泡,旋转木马也被欢快的音乐和温暖的灯光环绕着,可是对小男孩来说,他记忆里的游乐园是灰色的。
我相信妈妈肯定不是故意带给孩子压力的,但是她无形中的坏情绪却带给了孩子很大的影响,如果父母不开心,孩子也很难真正的快乐起来。
在很多父母的眼里,他们都认为孩子吃好喝好玩好就够了,理应当感到开心和满足,他们能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呢?
实际上,孩子远比大人想象中的更细腻更敏感,他们对父母的情绪和家庭的氛围有着异常敏锐的直觉,当他们看到大人叹气时,忍不住想:为什么他们会叹气呢?是不是感到不快乐呢?不快乐的原因是不是我呢?
今年热映的电影《你好,李焕英》戳中不少网友的泪点,片中,贾玲饰演的女儿讲了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你说我当你一回女儿,连让你高兴一次都没做过。”
妈妈李焕英却说:
“我未来的女儿,我只要她健康快乐就行了”。
对于孩子来说,他的快乐说起来也非常的简单,只要爸爸妈妈是开心的,家里面的氛围是融洽温暖的,他就会由衷的感到快乐。
他们最在乎的是父母陪伴自己的时候是不是快乐,至于物质生活,他们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的在意。
~孩子最怕的,是你发火了~
绘本《妈妈发火了》中,妈妈喜欢大声训斥小山:
“又来了,你又来了!赶紧给我老实坐好,快点吃!”
“你这是在干什么呢?我不是跟你说过在浴室里胡闹是很危险的吗!”
妈妈抓狂的声音响彻屋内,一个大大的黑影仿佛要压倒小山,小山迷茫又难过的样子在绘本的图画里表现得淋淋尽致。
其实小山把餐桌弄脏是因为想要独立吃饭,但还没有掌握好技能;小山在浴室里玩泡泡,这是天性,我们可以在理解的同时告诉他如何避免危险。
面对故事里歇斯底里的妈妈,小山的第一感受就是想要躲避,其次就是自责和恐惧。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曾经在气急败坏的时候,对自家宝贝说过这句话“你听不听话?再这样,妈妈生气了。”
这时孩子就会被吓到,乖乖地“束手就擒”。
有的妈妈还会在生气后追问孩子:“你知道错在哪里了吗?”
孩子只会怯怯地说:“我不该惹你生气的。”
比起对错误的认识,孩子对大人的情绪感知是更为直接的,他很有可能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只知道他这样做让妈妈生气了。
在父母的责备和吼叫声中,孩子往往是带着深深的恐惧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习惯性的将父母的生气怪罪于自己,在与父母相处的时候变得小心翼翼,不敢表达内心真实的需求。
~孩子最怕的,是你不理他了~
生活中,我们总能看见这样场景;正在忙着玩手机的妈妈对着正在耍赖的孩子说:“你别烦我了行不行啊!再闹我就把你一个人丢在这里!”
说完之后就不再理孩子了,很多小孩听你这个话就只好撇了撇嘴,满眼失望的到一旁自顾自地玩,那个样子特别让人心疼。
这种忽视和不回应,对于孩子来说,就像是在小黑屋里关禁闭一样,孤独又绝望。
长期被父母忽视的孩子,尽管长大之后表面看起来很正常,但其实他们的内心往往比同龄人要更敏感更自卑,他们总会觉得自己任何事情都做的不够好,以至于不被别人接受或者喜欢。
随着时间的推移,否定的想法在他的心里越扎越深,他会默认自己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人,一生都会过的辛苦又小心。
亲子关系中的情感忽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它对孩子的伤害不明显,但是很长远。
它发生在每一次孩子需要安慰和鼓舞的时候,父母要么顾着做自己的事情,要么视而不见,完全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
“你没看到我在忙吗!别缠着我。”
“你又不是考了第一,不要总是小有成绩就骄傲自满。“
“你不是要出去玩吗?那你自己去吧?出去了以后就别回家了!”
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孩子感受到的是被否定、被忽视、被拒绝和被反感,时间久了他们就不愿意再主动的与父母产生沟通,也不愿意像父母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了。
为人父母,与其说是陪伴孩子成长,倒不如说是支持孩子成长;孩子的成长也是为人父母自己的修行,而情绪控制就是这场修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只有父母拥有稳定的情绪,能够更加温和的与自己家的宝贝相处,他才能够成长为一个有安全感和幸福感的人。
< 上一篇:【育儿早教】做好这5点,逃脱“宝贝病”的魔爪!
> 下一篇:【育儿早教】幼儿亲子游戏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