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资讯>NYC纽约国际成都银泰城中心:儿童运动能力发展指南(0-1岁)
为什么有的孩子5个月就能独立地好好坐着,而有的孩子到7个月都做不到?
为什么有的孩子10个月就能走路,而有的到14、5个月也走不顺畅?
其实,这些都是儿童运动能力发展情况不同所带来的差异,这些差异一旦形成,就会对儿童的身体发育、智力形成和性格发展等各个方面产生影响。
那么,孩子的运动能力到底是怎样发展的?我们又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呢?
首要任务就是“全面伸展”,解决伸肌问题。
我们所见到的新生儿都是一个模样,像一只小青蛙那样,四肢蜷屈,收缩着,无法伸直,而两只小手则紧紧握在一起,头胸也无力抬起。这是因为当胎儿还在母体的子宫里时,就开始了运动,但由于子宫空间太小,胎儿的运动或是转动一下身子、或是踢一下腿。
但为了占据最小的空间,胎儿一直是蜷曲在子宫里,没有伸展的空间,这时,胎儿的屈肌占据优势,伸肌的力量受到限制。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新生儿降生,脱离了母体的新生儿还保留着胎儿时期的基本特征,屈肌强度占优势。
正因为这一特点,决定了新生儿出生后运动发展的第一大任务就是解决伸肌的伸展问题,促使伸肌与屈肌的平衡发展。
按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这种全面伸展的任务起源于头部的伸展和控制,然后再是背部、四肢。按照这一规律,新生儿的运动训练必须从“头”开始!
全面伸展的任务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从睡卧状态转向直立行走。但前半年是最为重要的,
这时的婴儿不仅要抬头挺胸、独坐,最主要的特点是能够扶站一会。日后,屈伸平衡则成为发展的主要任务。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和训练,孩子不仅可以向前弯下腰来,还可以向后下下腰去,这涉及到伸肌与屈肌的潜能开发问题。
父母如果重视伸肌训练,则孩子往往在5个月时可以做到独坐;父母不重视这一点的,宝宝则会显示出明显的运动落后状况,往往到了7个月时还无法独坐。
新生儿要想自如运动,还要克服肌肉的负重问题。
肌肉的力量获得需要经历必要的运动加以煅练。力量问题同样遵照着婴儿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
1首先是头部控制
即头部重量支持。新生儿的头占据着全身的一半,是名符其实的“头重脚轻”。要将头顺利地抬起来,自如的转动,进行视觉跟踪和听觉定向,克服头部重力成了一大难题,这一难题需要花去婴儿2到3个月的努力。
2随后是上身躯干控制
从挺胸开始,到翻身独坐,从2个月开始到6个月左右,婴儿一直在解决肌肉力量问题进行不懈的努力,最终达到以独坐为特征的上身躯干控制。这时孩子就可以使用臀部支撑重量了。
3接下来的发展目标是爬行
使用四肢支撑重量进行体位的移动。四肢移动与双脚移动相比,身体的重量由上下肢共同承担,相对来说,各个部分承担的重量要小许多。这样一来,婴儿在没有完全利用双腿承担全部身体重量之前,就开始了非常有效的位置移动,大大地扩展了他探索的空间,非常有利于智力的发展。
4最后,直立与行走
这时的婴儿可以在纵轴上仅仅依靠双脚来支撑重量,并进行各种动作,如下蹲、站起、行走。此时,最大特征是,婴儿脱离只从三点以上或三点的支撑(如抬头、坐、爬,婴儿都需要至少三个支撑点来保持平衡),到了仅用两点就能支撑体重。
更多育儿知识,关注NYC纽约国际早教中心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