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哥家的苗苗才四岁,每次见到我第一句话就是:“姑姑,你手机里有游戏吗?”苗苗是个十足的手机控,可以不喝水不吃东西抱着手机玩好几个小时。堂哥每次试图阻止她玩手机,最终都以苗苗又哭又闹夺回手机使用权结束。
堂哥说,这要从当初给苗苗添加辅食说起。为了哄苗苗,他都会把手机放在餐椅上播动画片,苗苗才会安静下来一边看手机一边吃东西。“好好的孩子,就这么被手机毁了!”堂哥跟我抱怨。
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沉溺于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无法自拔,看动画、打游戏,一旦玩起来就停不下来。
英国科学杂志《自然》曾做过研究:学龄前儿童每玩一小时手机,晚上的睡眠时间就会减少15分钟。也许你会觉得,少睡个15分钟也没什么嘛!错!或许10~12小时的睡眠对大人来说已经足够,但对孩子来说,少睡一分钟都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研究还得到另一个新发现:频繁使用触屏设备的学龄前儿童,日常运动量也会显著增加。这里说的运动量可不是什么好事,而是孩子晚上睡眠欠佳的一种精神亢奋的表现,比如躁动、易怒等,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苏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曾经接诊过一名15岁的中学生,因为长期玩手机,导致颈椎严重变形,功能退化的像五六十岁的老人。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原本是老年人才有的颈椎病,越来越年轻化甚至娃娃化了。不少孩子因沉溺于电子产品,导致视力严重下降、肩颈不适等健康问题,严重的话甚至会偏头疼、脑部缺氧,影响智力发育。
四川南充警方曾通报过一起高一男生跳楼身亡事件,男生跳楼的原因竟是因为生前玩手机被妈妈批评,一时想不开而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孩子沉溺于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不仅会伤眼、伤身、伤脑子,甚至还会酿成家庭悲剧。(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家长可以去百度搜一下关键词“手机、跳楼”)
作为家长,我们真的不能再纵容下去了!但是,手机、ipad等作为生活工具,早已完全融入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如果家长把手机当成妖怪,一味禁止孩子接触,未必是件好事。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禁果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要得到手;越希望掩盖某个信息,越能激起人们的窥探欲。
即便家长在家里禁止孩子接触,孩子在学校、社会中也会早晚接触到。我们无法营造一个完全没有电子产品的世界。更何况,孩子对于电子产品的好奇心,是怎么也禁止不了的!家长越禁止,孩子的好奇心越重。一旦发现手机的魅力,孩子更容易沉迷其中。所以,正确的引导和疏通,才是我们需要做的:
家长要以身作则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是父母行为的反映。你经历过这样的画面吗?
你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孩子在边上爬来爬去,抢你的手机。很多家长一方面阻止孩子,另一方面又在孩子面前自我放纵,所以孩子才会故意“捣乱”。因为好奇心,孩子也想看看父母手里拿着不放的东西到底什么样。然后学着父母的样子这里划一划,那里按一按,最后被里面的新奇所吸引。所以,想要孩子少玩手机,父母的榜样作用是排在首位的。我们总是抱怨孩子玩手机,反思一下,如果你也天天抱着手机的话,你的话能有多少说服力呢?
培养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
孩子视力受损,罪魁祸首不是手机本身,而是不良使用习惯!控制时间:每次玩手机不能超过15min,一天玩手机最好不要超过1h;
保持良好的坐姿:手机离眼睛30cm左右,不能躺着玩手机;光线要充足:适当降低屏幕亮度,在光线弱的环境下玩手机要开灯。
过滤掉不适合孩子的内容
网络信息太过纷杂,爸爸妈妈一定要帮孩子过滤掉其中的不健康内容,给孩子看真正有营养的东西。在把手机给孩子前,要提前下载好适合孩子的内容,比如经典国学、益智游戏、儿歌等,而不是任由孩子无节制、无选择地去玩。合理的使用,手机就会变成一种教育工具。
多带孩子出去走走
很多孩子之所以沉迷于电子产品,是因为没有人陪,把手机当做一种依赖。作为家长,这时候就需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多陪陪孩子,来一场欢乐的家庭大作战、给孩子讲有趣的故事、带孩子去公园转转等等。世界那么大,比手机好玩多了。
不要把玩手机当作一种奖励,这是很多家长会犯的错误。
就跟Betty的堂哥一样,当孩子不听话、不吃饭时,就把手机作为一种交换条件。当孩子想玩手机时,就会不听话、不吃饭,孩子的坏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正的。手机不是洪水猛兽,它只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工具,真正影响孩子的从来都不是手机本身,而是你的态度。
如果家长不能正确的引导孩子,即便没有手机,也会有其他的东西来毁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