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资讯>天天学习的孩子,输在了哪里?

天天学习的孩子,输在了哪里?

文章标签:天天学习的孩子,输在了哪里?
2020年01月07日 1744

10岁时,孩子会干什么?


读书、写作业、上辅导班?


近日,广西玉林一10岁男孩因周末修车被人民日报公开点赞,上了热搜。


他叫罗文源,现读小学五年级,每到周末都会到叔叔店里帮忙修车。


看那灵活的小手势,敏捷的小身板,一看就是手法娴熟的“老司机”。


5岁开始,罗文源就跟着父亲学修电动车。


他对这些非常感兴趣,经常看着看着就会了。


罗文源说,修车是他的爱好,技多不压身。


有些家长也许会担心,这不耽误孩子的学习吗?


而事实上,罗文源的成绩并没有因为周末的“不好好学习”而下降,反而一直都保持在班级前五名。


老师和同学都夸他很厉害,罗文源高兴之余,更坚定了要好好学习的想法。


在性格上,孩子也变得更有耐心了。


有一位网友评论说:


很多小孩都喜欢拆这拆那搞破坏,正确引导的话会将这种破坏力转化为探索的欲望和创造力。


深以为然。


有时候孩子的调皮捣蛋,是因为心中有探索欲和好奇心,没有对孩子“破坏力”的包容,就没有后面孩子创造力的提升。


12岁的邹奇奇,被誉为“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


她在TED演讲里说道:


“小孩子可能会有满脑子的奇思妙想和积极的想法,拓宽了可能性的疆界,大人中还有多少人会有这种想法并相信它的可能性?”


每个孩子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偶尔会做出一些让大人无法理解的事,这都是孩子成长中再正常不过的事。


当孩子这样做时,作为家长,不要阻拦,请允许他“乱来”。

1


“乱来”的孩子,更有生命力


浙江衢州的学生饶依珂从小就是个闲不住的孩子。


小时候,她看见爸爸修理家里的电器物品,自己也要上前试一试。


她喜欢拆玩具,到处搞破坏。


上到房顶的电灯,下到拖地的拖把,她都不放过,都要动手拆一拆,装一装。


别的父母可能早就把孩子打一顿,勒令孩子不许再搞破坏了,可饶依珂的父母没有这样做,而是让她“破坏”,欣赏她的“破坏”,甚至还很有耐心地教她“怎么破坏”。


2018年,她获得第18届“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


要知道,这一殊荣,全国仅有3个名额,比每年的清华北大名额还少得多。


孩子的有些行为,有父母眼中看似“乱来”,但真的是对成长无害,甚至有益的。


小时候,詹青云成绩很差,经常倒数,上了初中又迷上武侠小说。


寒暑假的时候,她废寝忘食地看武侠小说,父母由着她,给了她最大的自由。


正因如此,才有了她在《奇葩说》里对金庸武侠的信手拈来。


从学渣,到哈佛大学博士;


从一个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到今天“别人家的孩子”。


詹青云的成功活在标准答案之外,她有许多“无用”的爱好,有很多“放肆”的时候。


孩子因“放肆”而快乐,因包容而成长。


一项发表在《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期刊上的研究发现:


喜欢打破规则的、没大没小的孩子,往往比听话的孩子在长大后更加富有。


不仅是物质上,更是精神上的。


不逼迫孩子听话,不禁锢孩子的思想,让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得以释放,孩子才能充满盎然的生命力,给父母更多的惊喜。


2


不能“乱来”的孩子,心里有多苦?


2018年,北大学子王猛(化名)执意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的新闻,引发全网热议。


王猛,自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曾是四川某地的高考理科状元,考上了北京大学,就读的是最好的专业之一,本科毕业后考上美国排名前50的名校的研究生。


他是世俗标准中最成功的孩子,但在成功的荣耀背后,是他一直疼痛滴血的成长:


从小到大,他选择穿什么衣服的权利都没有,所有衣服都是母亲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置办。


一切的学习、生活,全由父母把控,完全没有自己的娱乐,稍“乱来”一点,都会被父母立即阻止,遭到严厉斥责。


王猛说:


“如今,而立之年,我依然内心敏感,不善交际,犹如一个情感上的孤儿。”


他是父母的爱子,但更是父母操纵在手心的木偶。


他不可以有自己的主见,不可以违背父母的意愿,他是老师眼中的优等生,父母眼中的“听话”孩子,但他一天都没有做过真正的自己。


鱼儿觉得水里闷的时候,尚且可以跳出水面呼口气。


孩子一直被关在“家”这个牢笼里,没有喘息的空间。


被压抑的灵魂终要释放,一旦呼吸到自由的空气,他就再也不想回来了。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有句很心酸的话: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战斗。


可是,他们的奋战对象却都是至亲,特别是母亲。


不敢让孩子“乱来”,逼着孩子循规蹈矩地走每一步,是很多父母的通病,最终结果只有两败俱伤。


英国伦敦大学做过一项研究,他们发现:


儿童时期被父母过多限制行为、干涉隐私的人,长大后独立性较差,依赖感较强,幸福指数较低。


给孩子多一点空间,多一点时间,不要快进孩子的成长,不要剥夺孩子成长中的乐趣。


3


允许孩子“乱来”,孩子才有更广阔的未来


《自然长大的孩子都是天使》一书中说道:


“教育子女需要一颗淡泊的心。


不对孩子有任何期盼,尊重孩子,总是正面支持孩子和鼓励孩子的父母才是更好的父母。”


父母淡泊有耐心、允让孩子让自己的想法“乱来”,是父母非常重要的一课。


1、尊重孩子


7月,广州7岁男孩皮卡做科学实验的视频走红网络。


皮卡喜欢尝试各种实验,皮卡的妈妈就买来各种书籍和材料,陪着孩子一起“胡闹”,还拍成短视频记录下来。


皮卡对科学的兴趣越来越浓,更是立志要当科学家,登上月球。


父母尊重孩子的兴趣,支持孩子的“创意”,无疑给了孩子更坚实的底气。


2、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


教育博士陈美玲分享过她的教育心得,大儿子要去美国留学,想去NO.7,因为这个学校会给每个新生配一匹马,每天要先照顾马,再去吃早饭。


尽管陈美玲很想儿子去N0.1,但她还是把决定权交给儿子。


她说,让孩子懂得选择是很重要的,从小让孩子决定他自己能够决定的事情有利于他人生中做的每一个选择。


让孩子学会从选择中收获感动、挫折、成就,让选择变成一堂生动有趣的教育课。


3、进行正向引导


印度有个14岁少年,痴迷于“吃鸡游戏”到废寝忘食。


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个网瘾少年,不爱学习,肯定废了。


可他爸爸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儿子每天玩“吃鸡游戏”,射击能力应该不差,费尽心思地想到了一个办法:


送他去射击队。


两年后,这个少年真的成了射击选手,将代表印度出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


学会正向引导,即使是孩子的“乱来”,也可以是宝贵的才能。


4


伊能静参加《幻乐之城》时,说起和儿子哈利的第一次吵架,是因为儿子想学剪辑,而伊能静想让他学编剧。


本文来源于 娇娇妈


更多育儿知识,关注NYC湖州长兴早教中心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