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资讯>宝宝出生到2岁,90%的家长都会犯这6个错误!
豆妈说:养育孩子不容易,让孩子健康成长更不容易,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心累的,莫过于带孩子的家长了!
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也让带孩子的家长少操心,豆妈在这里总结出6个最容易掉入的育儿陷阱,各位家长快快对照下自己有没有中枪吧~
误区1
宝宝发烧了要捂汗
曾有儿科医生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他接诊的一个宝宝囟门凹进去3公分。询问后就是因为发烧,捂汗,宝宝身体快速脱水导致的,经过医生的治疗,孩子虽脱离危险,可最后还是落下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宝宝发烧最可怕的不是发烧本身,而是因为错误认知而导致的大量出汗。
宝宝体量小,身体内的水分本身就不多,发烧的时候采用捂汗的做法会让宝宝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量出汗,若是这个时候水分补给不及时,就会出现脱水的情况。
脱水进一步发展就会使脑细胞脱水,即使后期能够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也会留下永久性的损伤,得不偿失。
所以,宝宝发烧严重的话必须去医院,千万别再给宝宝捂汗了!
误区2
宝宝睡的越多、越能长高
宝宝的睡眠非常重要,有增长智力,提高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等好处。
很多家长都恨不得让宝宝晚上八点就睡觉,睡得越多越好。其实,睡得太多也并不能额外提升宝宝的体质和智力。
能影响宝宝发育的睡眠因素只有两个:固定的睡眠时间和充足的睡眠时长。
宝宝不怕睡得少,关键看状态!越小的宝宝睡眠时间越长,随着宝宝逐渐长大,睡眠时间也在逐渐减少。
所以,只要宝宝白天精力充沛,精神好食欲好,身高体重正常增长,就说明他的睡眠是充足的。
误区3
用矿泉水冲奶粉
因为对健康的重视,家庭用水越来越多的使用矿泉水、纯净水。但是用这种水给宝宝冲奶粉,是不可取的。
矿泉水中有很多矿物质,若是给宝宝长期饮用的话,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加大患肾结石的风险。除此之外,宝宝还会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营养物质的吸收也不太好。
纯净水则恰恰相反,水中不含任何矿物质,宝宝长期饮用会导致身体缺乏必要的微量元素,容易生病。
所以,应该用煮沸、冷却后的白开水,或选择低钠淡矿化度的母婴水,给宝宝冲奶粉。
误区4
添加辅食后不喝奶了
很多家长认为辅食就是宝宝的一顿饭,开始吃辅食了,就可以减少喝奶的量。甚至有些宝宝在一岁半时就几乎不再喝奶,其实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宝宝在一岁半以前,奶是宝宝的最主要营养来源。3岁前的宝宝,每天至少三分之一的能量是通过奶来获取的。
奶及奶制品中的钙含量丰富且吸收率高,是儿童钙的最佳来源。所以添加辅食后,宝宝每天仍需摄入足够的奶量。
所以,6~12个月的宝宝,必须每天保证800ml的奶量,1岁以上,每天不少于400至600ml的奶量。
误区5
宝宝辅食越碎越好
有的家长看小宝宝的牙齿才刚刚萌出,怕宝宝嚼不碎食物,就把辅食做的过细,有的宝宝甚至到了11个月,还只吃打成泥状的食物,其实这样做对宝宝没好处。
总给宝宝吃流质或糊状食物,咀嚼肌就不能充分发育,牙周膜软弱,不利于牙齿的及时萌出,以及萌出后牙齿的排列。
不亲自咀嚼食物,可能让孩子失去对吃辅食的乐趣,变得没有食欲,也不利于味觉发育。辅食太过细软,影响口腔肌肉发育,还会影响宝宝说话。
误区6
宝宝一醒就要奶睡
不少家长为了哄宝宝睡觉,就会让宝宝含奶或奶瓶睡觉,对家长来说,这般哄宝宝入睡的方法不用费力气。
但是许多家长不知道,这样做会导致宝宝患上“奶瓶龋”,不仅影响宝宝的营养摄入,还会殃及恒牙生长,甚至引起面颌部畸形。
所以,尽量不要奶睡宝宝,如果一定得喝奶才能入睡的话,让宝宝最后喝口水,清洁口腔和牙齿。
< 上一篇:孩子被打,比教他还手更好的办法是这样做!